40年春秋,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而对山东省木材集团总公司鲁北公司来说,40年则记录了她由小到大,由一个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储木场发展为现在的全省同行业的领军企业的辉煌历史。
1965年4月,中国木材总公司为接卸苏联进口的木材,在山东省德州市投资414万元,购置土地418亩,组建了中国木材公司山东省德州储木场,确定为县团级单位。1970年8月改名为山东省木材公司德州供应站,实行站库合一,1973年9月又更名为山东省木材公司德州转运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转轨变型,1992年5月又更名为山东省木材总公司鲁北公司。
1965年4月,德州储木场刚刚建立时,仅有干部职工57人,主要由三部分人员构成:一是建国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一批部队转业的老领导和老同志;二是由省、地公司和几个县调入的同志;三是德州市招收的30名熟练工组成的木材技术检验员。
岁月悠悠,星转斗移,山东省木材集团总公司鲁北公司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固定资产已达2000多万元。人员多次更叠,现已发展到157人(其中离休人员6人、退休人员31人)。40年来,先后有近200名同志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
1965年,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当时,祖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其中一部分来自苏联的进口。为接卸国外进口的木材,这年的4月份,中国木材总公司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在水陆交通便利的德州市投资建立中国木材公司山东省德州储木场。
当时的德州储木场,除了一块响亮的“国”字号牌子外,真可谓一穷二白,418亩坑坑洼洼的荒地上除了杂草便是花花的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碱和孤伶伶的十几间办公平房,职工宿舍,砖无一块,瓦无一片。满目的荒凉,不但没有使大家退缩,反而激发起了大家要改变面貌,加快发展的勇气和决心。“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张并不太美的“白纸”上,储木场的57名干部职工开始了他们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业征程。
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领导工人。他们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在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条件下,靠双手、靠双肩,硬是将320多亩坑洼不平的荒碱地整修成为平坦的货场,期间,大家的手上、肩上磨起多少层老茧,磨秃了多少把铁铣,用断了多少根木杠,没人能说得清楚。但大家感到欣喜:一座大型的储木场即将在他们勤劳的双手中诞生。
为了尽快建好铁路专用线,大家拉石子、扛枕木,协助专业技术人员施工。1966年9月,一条1417米的铁路专用终于建成了。当第一列装满异国他乡木材的列车徐徐驶入储木材场时,大家的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水,一座10万立方米的储存能力的储木场终于投入了运营。
储木场地处德州市南部,因离市区路途远,职工们在生活上很不方便,为解决好这一问题,他们在认真完成好国家木材进、销、存计划后,自己拉砖运瓦搞基建,先后建起了320余平方米的宿舍和职工食堂,并用人工推磨式办法打井垦荒,种粮种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此有了职工宿舍、粮食和疏菜基地,使职工们有了虽不豪华但却是属于自己的“家”,从而彻底结束了多数住在工棚,冬天风吹飘雪花,夏天漏雨潮湿的临时工棚的历史。
虽然是刚刚建立不久,虽然条件还很简陋,但他们保质保量地为南京长江大桥、兖州矿物局、莱芜钢铁厂等国家及全省的重点工程提供了所需的木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70年代,设计能力只有10万立方米,但最高完成24万立方米的吞吐任务。他们靠的是艰苦创业、顽强拼博的革命精神。
1977年刚刚结束了“文革“浩劫和储木场的员工们振奋精神,成立了改貌队,用济钢的炉渣平垫货场,进一步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组织全体职工、干部自己运砂石料,调混凝土,无任何机械设备和情况完全靠自己两肩和双手浇灌由电吊底座五座,完成混凝土一百立方米,新上了电吊等先进的设备,使储运能力大大提高,业余时间,大家整理铁丝,车立柱等木材包装物,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批资金,而且使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据统计,1965年至1978年,他们共储存、发运木材126.7万立方米,多次受到省地两级领导的通报表彰。
二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工农业等各条战线都焕发着勃勃生机。
面对滚滚而来的改革大潮,多年来一直严格执行国家进、储、销计划的公司员工们也在思索着如何改革,如何发展这样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当时社会上有些原来本不经营木材的单位纷纷搞起了木材经营,而且效益很是不错。可作为当时德州最大的木材储存单位该怎么办?因循守旧,抱着计划经济的模式不放,企业定没有前途可言,而企业要发展,改革则是唯一的选择。
1983年4月,企业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面对新形势,他们提出了“转轨变型,由计划经济的仓储企业向市场经济的经营服务型企业转变”的发展战略,让企业、让员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空间。
的确,与许多企业相比,他们缺少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有德州最大的木材储存场地,有1400多米的铁路专用线,有汽车吊、电吊等当时较先进的装卸设备,还有着良好的信誉。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支能特别吃苦、团结拼博、善打硬仗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1984年,他们提出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口号,建立了四科一定,全面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他们将货场、铁路专用线对外开放,与东北地区朗乡、双丰、伊春林业局三家公司联营,双方共同出人出资金,并与32家林业局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在搞好对外经营的同时,他们还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为各县木材经营单位存储木材业务,从而使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
承包经营制的推行,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员工们上东北,下江南,找客户,拓市场,企业经营红红火火,他们不仅彻底甩掉了计划经济时期亏损的帽子,而且年利税超过了100万元。
1990年和1991年,全国木材市场风云突变,木材滞销,大部分经营企业出现亏损,有的甚至关闭转行。公司的干部职工冷静地分析形势,开拓市场,寻找商机。他们将2.7万立方米木材销到了胜利油田,不但没有亏损,而且赚了120余万元,使企业经受了木材市场的滑坡,和全国经济萧条的危机平稳过度。到95年其优秀的业绩和良好的经营方式,使德州市的其他木材企业望尘莫及。
企业自83年遵照中央改革开放的精神,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转轨变型,使计划经济的模式划小核算单位,租赁承包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关心市场,人人争创效率,10年间购销木材40多万立方米,每年的利税都在100万元以上,壮大了企业,增强了实力。
三
1992年5月,山东省木材公司组建山东省木材集团总公司,德州转运站成为山东省木材集团总公司鲁北公司。1994年体改委批准在德州组建山东木材交易市场,在93—94年对建立木材市场深远的意义和潜在的商机,并没有深刻的认识,甚至很茫然不清,在此间有曲折、有教训,但我们逐步认识到建木材交易市场,对公司来说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对公司的干部职工来说则意味着要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必须要有更大的付出。使每个人真正的步入市场,熔入商海之中,在市场中拼搏和竞争。
面对发展机遇和已有的成绩,是小富即安还是开拓创新?公司领导提出了“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口号和争做全省木材行业的一面旗帜的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早日实现,公司转变经营理念,使公司场地、设施等硬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公司每位员工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
为建成一流的市场,公司组织人员先后到北京、沧州、衡水、正定、杭州、无锡、满洲里等地参观考察,建设了完善的办公室、住房、电话、浴池等设施,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来自东北、福建等地的200多家经营大户进市场经营。
他们认真转变经营作风,“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市场干”,把为他们心中的“上帝”——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作为衡量公司员工工作好坏的尺子。公司制定了“三优一会”的制度,即为进场客户优先办理营业执照,疏通铁路运输关系,报临时户口等;优先安排办公地点、住房,负责供应水、电、暖等,确保其生活环境安全舒适;优先卸车、运输、保管,确保其货物不受损失;每年年底,他们与客户举办大型联谊会,广泛听取意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快捷高效还健全了服务体系,实行了仓储运输一条龙服务。
优质的服务,不仅吸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木材经营大户,也使德州成为全国知名的木材集散地。满洲里是俄罗斯向我国出口木材的重要通道之一。1998年前后,满洲里进口俄罗斯木材有60%发送到了德州。面对这一情况,满洲里区委书记有些疑惑不解。于是,1998年9月他借来德州参加经贸洽谈会之机,在史好泉市长的陪同下,专门到公司察看,然而,当他看到经营的场景红红火火,拉运木材的车辆川流不息,都是俄罗斯进口木材的场面后,他心中的疑虑一扫而光!叹到,原来如此,德州有如此大的木材市场和销量。
1995年以来,公司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宿舍楼,使公司职工的住房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他们还建起了沿街门市楼2700余平方米,购进了两部10吨的电吊及10部其它大型装卸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到2004年底,木材交易市场建立发展的10年间,累计实现木材吞吐量864.3万立方米,交易额达45亿元,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10年间公司职工的工资也翻了两番,职工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2002年以来,公司连续被中国木材流通协会评为“全国木材明星市场”公司还多次被评为省物资系统双文明先进单位、德州市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公司法人代表夏锡广也多次获省市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带头人的荣誉称号。
40年来,鲁北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企业效益逐年增加,职工收入年年增长,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40年来,她一步步走向了辉煌。如今,辉煌的过去已经成为公司新征程的起跑线。展望未来,公司领导一班人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瞄准全国一流水平,建设鲁北木材交易大厦,在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交易电子化,并逐步发展网上远程交易。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全国一流的木材物流基地将在鲁北大地上崛起!